新华社
(资料图)
民族舞、芭蕾舞、古典舞,舞剧、歌剧、音乐剧,《曙光》《睡美人》……盛夏,来自三大洲的60场精彩演出在新疆轮番登场,让本就能歌善舞的各族群众大饱眼福、直呼过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7月20日至8月5日,以“舞动梦想 和美丝路”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精彩举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艺术家汇聚天山脚下,以舞为媒、以舞会友。透过舞蹈节这扇窗,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开放、美好的新疆,也切身感受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气派。
03:38交往,丝路舞步汇天山
7月23日深夜,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经过约30个小时航程,卢扬达·姆丁吉和同伴们从南非开普敦来到中国新疆,刚出飞机,迎接他们的,是六位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演员。
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的演员盛情起舞,欢迎抵达的南非舞蹈演员(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音乐声响,曼舞飞扬。在出口大厅,还没来得及放下背包,这些来自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的成员就学起新疆舞,随后展示了南非祖鲁舞,旅途疲劳一扫而空。
“新疆的热情让我感觉像回到了家。”舞蹈团团长诺姆汉达索·姆伦瓦的话,道出了众多来访艺术团的共同心声。
木琴、宝塔帽、镀金面具、传统长鼓……为展现泰国国宝级艺术——孔剧,泰国艺术发展学院舞蹈团带来的各类乐器,就足足有300公斤重。“这是一次非常棒的盛会,我们期待把最好的表演呈现给中国观众。”舞蹈团团长金塔纳说。
泰国艺术发展学院舞蹈团的演员和中国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的演员一起跳舞(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黛玉入府、元妃省亲、湘云醉卧……7月26日晚,江苏大剧院带来的舞剧《红楼梦》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用融合端庄古雅与现代元素的舞蹈展现这一传世名著的绵长意蕴。
演出开票即售罄,现场座无虚席。夜深了,戏散了,仍有不少身着汉服的“铁杆粉”在剧场合影流连……
在乌鲁木齐晚报剧院,俄罗斯萨拉托夫州曙光歌舞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代表作《曙光》(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俄罗斯萨拉托夫州曙光歌舞团的代表作《曙光》、韩国釜山市立舞蹈团的民族舞《畅享Korea》、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的经典舞剧《睡美人》……这场持续半个多月的艺术盛宴,汇聚了中外28台优秀剧目,演员阵容及演出规模达到历届之最。
韩国釜山市立舞蹈团演员为观众表演节目《畅享Korea》(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交流,全球文明相辉映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原创舞剧《张骞》是本届舞蹈节的开幕式演出剧目。“张骞的‘凿空之旅’打通了古丝绸之路,成就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这与舞蹈节用曼妙舞步架起友谊桥梁有共通之处。”开幕式总导演邢时苗说。
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式后,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员表演大型原创历史题材舞剧《张骞》(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现场观看舞剧《张骞》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曙光歌舞团导演娜杰日达·鲍里索夫娜·马克耶娃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语言不通,但我能完全理解《张骞》的整个剧情。主人公开拓古丝绸之路,历经艰辛,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感人的爱情,非常动人。”她说。
新疆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努斯来提·瓦吉丁观赏了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的舞剧《乌班图之魂》之后,同样难掩兴奋。
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的演员表演舞剧《乌班图之魂》(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啸诚 摄
“尽管表达手法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但可以感受到,南非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毫无保留地把纯粹的热情、快乐传达到了观众心里。”他说。
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舞蹈节期间,不同文化交相辉映的情景处处可见。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Tumor歌舞团”的舞者表演《我们共同的家园》(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Tumor歌舞团歌舞晚会《我们共同的家园》演出时,中国古典民乐名曲《喜洋洋》熟悉亲切的旋律响起,演员们精彩演绎了一段富有中国风的舞蹈,令台下观众惊喜不已,响起热烈掌声。
演出前的排练中,泰国艺术发展学院舞蹈团乐师们调试木琴时,现场即兴奏响一曲《男儿当自强》,在场中方人员都露出会心笑容。
在新疆美术馆一幅展现农民丰收画面的投影动图前,17岁的俄罗斯舞蹈演员索菲娅·叶夫列缅科和同伴比划着学起了动图中的舞姿,有模有样。“新疆对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得很好,而且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令人印象深刻。”她说。
在新疆美术馆,吉尔吉斯斯坦国立白鹿舞蹈团演职人员在体验中国画(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演出之余,来访艺术团成员走进新疆美术馆、新疆图书馆、乌鲁木齐京剧院等地,穿汉服,体验剪纸,听古筝名曲,学中国传统作揖之礼,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魅力。
在新疆图书馆,乌鲁木齐古筝爱好者为国外歌舞团演员演奏《渔舟唱晚》(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员马依热·艾买提江曾参加首届舞蹈节。“当时在新疆歌舞《顶碗舞》中我是领舞,这次则是舞剧《张骞》的主演。国际舞蹈节成了我们和国外演员互学互鉴、增进友谊的一个好平台。”
交融,民心相通促开放
文化超越时空、艺术跨越国界。以舞为媒,本届舞蹈节也成为各国艺术家体验大美新疆、促进民心相通的绝佳机会。
俄罗斯舞团演出结束前,演员热情邀约台下观众登台,与演员们手挽手,欢乐共舞。
在乌鲁木齐晚报剧院,俄罗斯萨拉托夫州曙光歌舞团的演员们邀请现场观众同台共舞(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南非、泰国的舞团在演出尾声,不约而同举起中南、中泰国旗,向中国观众表达友谊。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与演员们合影,一张张笑脸,成为大家共同的美好记忆。
在新疆期间,不少外国艺术家还来到当地集市、街道、博物馆、景区,零距离感受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开放”“繁荣”“美好”是中外艺术家们谈及新疆之行说得最多的词。
“乌鲁木齐比以前更繁华了,很美!”来自哈萨克斯坦萨尔塔纳国家舞蹈团的乐手库米赛·拜季列乌奥娃,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她第三次来新疆交流展演。
演出间隙,吉尔吉斯斯坦国立白鹿舞蹈团的波拉提别阔瓦·柯烈梅提和伙伴们逛街、购物、看画展。她穿上来中国后买的白底红花裙装,又买了一把牡丹花团扇,感慨“中国新疆之行,此生难忘!”
这场文化盛宴,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也切实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本届舞蹈节实行80元至380元的阶梯式惠民票价。
“太梦幻了!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内外顶尖的艺术作品。”23岁的何一航买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睡美人》的演出票,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演员在《睡美人》中表演(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观众王云霄说,新疆文化多元包容,希望可以借助舞蹈节,让新疆多姿多彩的文化更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届舞蹈节的举办,为新疆舞蹈创作的创新性、融合性带来持续且积极的影响。”中国文联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认为,近年来新疆舞蹈佳作频出,也激励舞蹈工作者继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7月26日深夜,南非舞蹈团登上离开新疆的航班前,中方工作人员收到这样的信息:“自从我团到达乌鲁木齐那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好客和热情,真正体会到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魅力所在”“我们会把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回非洲、广为传播”。
文字记者:刘红霞、邓玉山、潘莹
视频记者:周生斌、张啸诚
海报设计:张铎
编辑:刘心惠、朱舜、李明辉、戚文娟、宋为伟、郑雅宁
统筹:王洁、黄小希